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橅。出自哪首诗?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卖卜

宋·陈与义

风急天寒暮雨昏,卖卜街头无人问。

擘开龟兆如圆镜,掷下金钱买点心。

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橅。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散文家。

朝代:北宋末至南宋初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在南北宋诗歌风格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诗风早期清新明快,后转为悲壮苍凉,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在词作方面,他虽作品不多,但风格独特,对后世有一定影响,陈与义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动荡和南渡后的流离失所,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译文

风急天寒,暮色中的雨水昏黄,街头卖卜的人无人问津,他掰开龟甲占卜,如同圆镜般清晰,掷下金钱后却去买点心充饥,他坚信自己的卜术如同藏在匣中的美玉终会被人赏识,哪里知道那占卜的碗其实并无固定的模式,归来后饱餐一顿,黄昏已过,他不脱蓑衣便卧在月光下休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街头卖卜者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与无奈,诗中“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橅”两句,表达了卖卜者对自己技艺的自信与现实的无奈,他相信自己的卜术如同藏在匣中的美玉,终会有人赏识,但实际上,占卜并无固定的模式,他的技艺也并未得到认可。

赏析

这首诗以卖卜者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卖卜者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诗中“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橅”两句,既是对卖卜者自信与无奈的生动描绘,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陈与义南渡之后,当时他经历了北宋末年的动荡和南渡后的流离失所,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街头卖卜者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诗人以卖卜者为题材,既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与关注,也寄托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