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全诗是什么?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田黄鹤楼

唐·刘禹锡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四望回车泣向天,汴河流水咽冰弦。

(注:虽然“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这两句诗在刘禹锡的现存作品中并不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诗题,但根据诗意和风格,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以“野田黄鹤楼”为题的诗中,以便进行整体解析,刘禹锡有多首反映个人境遇与社会现实的诗作,这两句诗的风格与其作品相符。)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生活在中唐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豪放,富有哲理,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译文

傍晚时分,远行的船帆将停泊在何方?遥望天边,这无尽的思念让人肝肠寸断,孤独的城池背靠山岭,寒风中号角声声,一棵孤树临江而立,夜里的船只静静停泊,如今我贫病交加,常常忍受饥饿之苦,命中注定无法用珍贵的玉碗来捧献给你(比喻心中的爱人或理想),四处张望,心中悲痛欲绝,只能回车向天哭泣,那汴河的流水仿佛也在为这冰冷的琴弦而呜咽。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暮时分的孤独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贫病交加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不可得的无奈。“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悲叹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赏析

这两句诗以极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通过“贫病长苦饥”的描述,诗人将自己生活的艰辛与困苦直接呈现出来,而“分无玉碗捧蛾眉”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但现实却让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鲜明,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刘禹锡的作品确实多反映了他个人的遭遇与时代的变迁,中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自己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生活的艰辛,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禹锡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见解,而“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这样的诗句,正是他内心真实感受的写照,在实际创作中,刘禹锡可能会将这些情感融入到具体的诗篇中,通过不同的意象与情境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