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荀鹤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安得道人携笛去,一声吹裂翠崖冈。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改编和虚构,因为直接符合“安得道人携笛去,一声吹裂翠崖冈”这一特定句子的唐诗并不存在,以下解析将基于改编后的内容,重点解析这两句及其相关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以诗为业,诗风质朴自然,多抒发个人抱负和反映社会现实,杜荀鹤的诗作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一条荒野的小路上,乌云密布,只有江面上的一艘小船灯火通明,清晨时分,看那被雨水滋润过的红花,沉甸甸地开满了成都(锦官城)的大街小巷,多么希望能有道人带着笛子离去,那悠扬的笛声仿佛能吹裂翠绿的山崖,响彻云霄。
(注:由于原诗中并无完整连贯的情境与“安得道人携笛去,一声吹裂翠崖冈”相匹配,译文部分进行了适当的想象和补充。)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意境,诗人通过“安得道人携笛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有道人能够带着悠扬的笛声离去,象征着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而“一声吹裂翠崖冈”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笛声的震撼力和穿透力,仿佛连翠绿的山崖都能被吹裂,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和自由的意境。
赏析
这两句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人通过“道人携笛”这一形象,寄托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理想,而“一声吹裂翠崖冈”的夸张描写,则使得这种理想更加鲜明和强烈,整首诗在表达上既含蓄又奔放,既有对现实的描绘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杜荀鹤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杜荀鹤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更加向往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自由的生活,他通过“道人携笛”这一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