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归途
唐·韦庄
花时腊酒照人光,归路春风洒面凉。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争芳。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丽,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花开时节,我饮着腊月酿造的酒,那酒光映照得人脸颊泛红;踏上归途时,春风拂面,带来一丝丝凉意,醉意中我随手折下一两枝残梅,并不妨碍那满园的桃李竞相绽放,各自争艳。
释义
首句“花时腊酒照人光”描绘了春日花开时节,诗人品尝腊月所酿美酒的情景,酒光映照人脸,显得温馨而愉悦,次句“归路春风洒面凉”则转而写归途中的感受,春风虽和煦,却也带来一丝凉意,暗示着季节的转换和时间的流逝,后两句“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争芳”通过诗人醉中折梅的行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与众花争艳的高洁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归途为背景,通过描绘饮酒、折梅等细节,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首联“花时腊酒照人光”与次联“归路春风洒面凉”在时间上形成连贯,从饮酒赏花到归途感受,自然流畅,后两句则以“醉折残梅”与“桃李自争芳”相对照,突出了诗人不慕名利、独善其身的品格,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历史时期,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离失所,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某次游历或归乡途中,面对春日美景和人生境遇的感慨之作,通过描绘春日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