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柳
宋·陈与义
蹀躞娇黄不受鞿,东风暗与色香归。
柳条百尺拂银汉,且莫深青只浅黄。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工于诗文,长于咏物,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译文
那轻盈娇嫩的柳条如同不受羁绊的娇儿,自由自在地生长,东风悄悄地给它带来了春天的色彩和芳香,长长的柳条轻轻摆动,仿佛能拂到天上的银河,此刻的柳色还是初春时的浅黄,尚未达到盛夏时的深青。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春时节柳树的娇嫩与自由,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首句“蹀躞娇黄不受鞿”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柳条比作不受束缚的娇儿,形象地描绘了柳条的轻盈与自由;次句“东风暗与色香归”则点明了春天的到来,是东风悄悄地为柳树带来了色彩与芳香,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柳条的长度与颜色,强调了其初春时的娇嫩与美丽。
赏析
这首诗以柳树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早春时节的美丽景象,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柳树赋予了生命与情感,使其更加鲜活、生动,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色彩与香味的描写,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立体,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早年时期,当时他正值青春年华,对自然之美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深刻的体验,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里,诗人被柳树的娇嫩与自由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诗歌,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就是对这首古诗的详细解析,包括诗词原文、作者及朝代、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等方面,希望这些解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