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洞庭

宋·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鸥数点雪飞明,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作者及朝代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因上书为岳飞辩冤,被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贤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乾道五年(1169年),因受主和派谗害而被免职,后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词人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译文

我走到潇湘的尽头,来到了洞庭湖,楚天的天空辽阔无边,远处几座山峰青翠欲滴,傍晚时分,船上的旗子一点也没动,晚风平浪静。

一湾红蓼草随风摇曳,花纹像缬一样纷乱,几只白鸥在湖面上飞舞,如同点点白雪在明亮地闪耀,只遗憾没有带着桃叶姑娘一同前来,但还能赶得上趁着菊花盛开的时候来这里欣赏美景。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游览洞庭湖时的所见所感,上片写洞庭湖的景象,楚天辽阔,山峰青翠,晚波平静,展现出一幅宁静壮美的画面,下片则通过红蓼、白鸥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洞庭湖的秋色之美,并表达了作者未能与心爱之人同游的遗憾,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欣赏到菊花盛开的美景,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以情作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洞庭湖的秋色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还巧妙地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未能与心爱之人同游的遗憾之情,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游览洞庭湖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一些人生的波折和遗憾,如未能与心爱之人共度美好时光等,在游览洞庭湖的过程中,他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他挥毫泼墨,将这份情感融入到了这首词中,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洞庭湖的自然之美,还能体会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人生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