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野田黄鹤楼
唐·李绅
杳杳渔舟破晓烟,
前村鸡犬正鸣天。
几家同煮新秋粥,
今年玉粒贱如水,
青铜欲买囊已虚。
荷锄荒冢无行路,
唯有寒云暮雨飞。
(注:“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虚”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绅广为人知的《悯农二首》,而是后人根据李绅的诗歌风格和题材,结合类似意境创作出的模拟诗句,用于本题解析,但李绅确实有多首反映农民生活艰辛的诗篇,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模拟情境进行。)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朝中期官员、诗人,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之一,他的诗作以反映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疾苦著称,如《悯农二首》等,流传甚广,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远处的渔舟穿破了拂晓的薄雾,
前方的村庄里鸡犬之声正响彻云天。
几户人家一同煮着新秋的稀粥,
今年的粮食价格低贱得如同流水,
想要用青铜钱买粮,却发现囊中已空。
手持锄头走在荒芜的坟茔间,无路可寻,
只有寒冷的云朵和傍晚的细雨在空中飘飞。
释义
此诗描绘了农村秋日清晨的景象,通过渔舟、鸡犬声、煮粥等细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朴素。“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虚”两句,则深刻揭示了农民虽丰收却贫困的现状,粮食价格极低,以至于农民虽有购买之意,却因囊中羞涩而无法实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不公与农民生活的艰辛。
赏析
李绅此诗(模拟情境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日常,同时寓含了对农民生存状态的深切同情,前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乡村氛围,而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农民丰收不丰收的悲剧,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困境的深刻关注,诗中“玉粒贱如水”与“青铜欲买囊已虚”的对比,既是对农民经济困境的直接描述,也是对当时社会制度不公的间接批判。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并非直接出自李绅的某篇确切作品,但结合李绅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诗句很可能源于他对农民生活的深入观察与同情,唐朝中期,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负担沉重,尽管有时丰收,但由于税收、市场等因素,农民往往难以从中受益,反而面临更加贫困的境地,李绅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这首诗(模拟情境下)不仅展现了李绅作为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情感,也反映了唐朝中期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