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飘蓬未得归,目断沧浪泪如洗。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万里飘蓬未得归,目断沧浪泪如洗。

信有山河能障日,可堪人事有乖违。

孤灯寂寂夜萧萧,残月苍苍照水遥。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深邃的思考。

译文

万里漂泊如同飞蓬一般未能归家,极目远望,只见沧浪之水,泪水如同水洗一般流淌,即使有高山大河能够遮挡住阳光,又怎能忍受人世间种种不如意的事情呢?孤灯寂寂,夜晚萧萧风声,残月苍白地照耀着遥远的水面,愁苦到了极点本想借诗来排遣,但诗作完成后吟诵起来反而更加凄凉。

释义

首联“万里飘蓬未得归,目断沧浪泪如洗”直接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无法归家的愁苦之情,颔联“信有山河能障日,可堪人事有乖违”则通过对比山河的恒常与人事的变迁,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哀,颈联“孤灯寂寂夜萧萧,残月苍苍照水遥”以孤灯、残月、萧萧风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尾联“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则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写诗来排遣愁绪,但结果反而更加凄凉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漂泊异乡、无法归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动人,诗人也通过写诗来排遣愁绪,但结果反而更加凄凉,这种反差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漂泊异乡、仕途不顺的时期,李商隐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他曾在多个地方任职,但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在漂泊异乡的过程中,他深感孤独和无奈,这种情感也反映在了他的诗歌中,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漂泊异乡、无法归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以及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