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中山堂雪景
唐·刘禹锡
就中山堂雪更奇,青松怪石乱琼丝。
银装素裹天地静,玉骨冰肌映寒池。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中山堂的雪景更加奇妙,青松与怪石间缠绕着纷乱的冰丝,整个世界仿佛被银装素裹,一片寂静,而那青松与怪石在冰雪的映衬下,更显玉骨冰肌,倒映在寒冷的池塘中。
释义
就中山堂雪更奇:在中山堂观赏雪景,发现这里的雪景尤为奇特。
青松怪石乱琼丝:青松与怪石之间,冰丝缠绕,景象纷乱而美丽。
银装素裹天地静:整个世界被白雪覆盖,宛如银装素裹,天地间一片寂静。
玉骨冰肌映寒池:青松与怪石在冰雪的映衬下,显得晶莹剔透,如同玉骨冰肌,倒映在寒冷的池塘中。
赏析
这首诗以中山堂雪景为题,描绘了冬日雪景的奇妙与美丽,首句“就中山堂雪更奇”直接点题,突出了中山堂雪景的与众不同,次句“青松怪石乱琼丝”通过青松、怪石与冰丝的描绘,展现了雪景的纷乱与美丽,后两句“银装素裹天地静,玉骨冰肌映寒池”则进一步渲染了雪景的广阔与静谧,以及青松怪石在冰雪中的独特韵味,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刘禹锡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唐代中期以其才华横溢而著称,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批判精神,这首诗《中山堂雪景》可能是在他游历或隐居期间,面对中山堂的雪景有感而发,中山堂作为一处风景名胜,其雪景自然引人入胜,刘禹锡通过描绘中山堂的雪景,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刘禹锡在仕途坎坷、人生起伏中,依然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