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平生心事闲难得,一日风光醉几回。
草色半含平野暮,鸟声犹带夕阳催。
自笑区区足官府,不如公子散神仙。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门前巷尾长满了青苔,显得萧条冷清,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都已衰老,一生中难得有这样的闲暇时光,一天中能够沉醉于美景之中几回呢?野草的颜色半掩在平原的暮色之中,鸟儿的叫声还带着夕阳的催促,我自嘲自己为了区区官府的琐事而忙碌,还不如那些逍遥自在的公子哥儿,像神仙一样散淡无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场景和心境,诗人通过描写门巷的萧条、故人的衰老,以及自己难得的闲暇时光,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自己为官府琐事所累与公子哥儿的逍遥自在,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人以“门巷萧条长绿苔”开篇,营造出一种冷清、寂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人通过“故人容鬓各相衰”一句,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老朋友的怀念,在描绘自己闲居生活时,诗人用“平生心事闲难得,一日风光醉几回”来表达对闲暇时光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以“自笑区区足官府,不如公子散神仙”作结,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闲居时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经历了多次贬谪和升迁,晚年时期,他逐渐对仕途失去了兴趣,转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通过描绘自己闲居时的生活场景和心境,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内心自由、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