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慈俭不开边,尚教千艘下濑船。的释义

小星10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汉江》,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咏史诗·汉江》

唐·胡曾

汉皇慈俭不开边,尚教千艘下濑船。

濑水如烟逢汉月,更胜卢龙出塞天。

作者简介

胡曾(约839—?),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曾任汉南节度使从事,后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胡曾为军事诗人,擅作咏史诗,诗风奔放,但欠沉蕴,亦多疏漏之处。《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译文

汉文帝(此处代指汉朝的某位节俭仁慈的皇帝)以仁慈节俭治国,不轻易发动对外战争,还下令让千艘船只穿越险峻的濑水,濑水之上,雾气如烟,映照着汉时的明月,这样的景象比起卢龙塞外的风光更加美丽。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朝皇帝(以汉文帝为典型)的仁慈节俭和避免无谓战争的政策,以及船只穿越濑水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诗中“汉皇慈俭不开边”赞扬了汉朝皇帝的治国之道,“尚教千艘下濑船”则展示了国内交通的繁荣景象,与战争带来的破坏形成鲜明对比。

赏析

胡曾的这首《咏史诗·汉江》以汉朝皇帝为题材,通过对其治国理念和国内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赞美,诗中“汉皇慈俭不开边”一句,高度赞扬了汉朝皇帝的仁慈节俭和避免无谓战争的政策,这是古代儒家思想中“仁政”和“王道”的体现,而“尚教千艘下濑船”一句,则通过描绘船只穿越濑水的景象,展示了国内交通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安宁。

诗中的“濑水如烟逢汉月,更胜卢龙出塞天”两句,通过对比濑水与卢龙塞外的风光,进一步强调了和平与繁荣的美好,濑水之上的雾气如烟,映照着汉时的明月,这样的景象不仅美丽动人,更寓意着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相比之下,卢龙塞外的风光虽然壮丽,但往往与战争和苦难相联系,因此更显得不如濑水之美。

创作背景

胡曾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战争频发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胡曾通过创作咏史诗来表达对古代贤君明主的怀念和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这首《咏史诗·汉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汉朝皇帝的治国理念和国内景象,胡曾希望唤起人们对和平与繁荣的珍视和追求,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