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慵倦下帘眠昼晚,却忘凉冷是秋家。

梦回忽觉琉璃脆,日射纱窗薄雾明。

自笑归时簪花尽,城西亦有红千叶,

人老簪花却自羞。

(注:原诗中“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两句可能并非连续出现,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整合并置于诗末作为意境的延伸,实际原诗结构可能有所不同,以下解析基于这两句诗及整体意境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起,字仲文,唐代诗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銮坡集是其作品集,钱起诗风清丽,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与郎士元齐名,世称“钱郎”。

译文

(整合后意境翻译)

在竹荫下与友人静静地品着紫茶,这份宁静超越了仙客醉饮流霞的美妙,尘世的烦恼被洗净,但心中的雅兴却难以言尽,伴随着树间蝉鸣,日影西斜,慵懒地放下窗帘,在白昼的尾声中沉睡,竟忘了这已是凉爽的秋日,梦中醒来,只见琉璃窗上映着微弱的晨光,透过薄雾,日已初升,自嘲归来时簪花已尽,即便城西还有那红艳艳的千叶花,我这老朽之人戴上花却也自觉羞愧。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与友人茶宴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则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青春不再、美好事物难以把握的淡淡忧伤。

赏析

“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两句,以花喻人,借物抒情,红千叶花象征着青春与美好,而诗人自感年老,即便面对再美的花朵,也失去了年轻时那份自信与从容,甚至感到羞涩,这种情感的流露,既是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体悟,整首诗在清新淡雅的茶宴氛围中,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钱起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历经仕途起伏,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茶宴作为一种高雅的社交活动,为诗人提供了一个远离尘嚣、静心思考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茶宴的宁静美好,以及自己对年华老去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生活理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