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惊君珠玉侧,同升愧我粃糠前。全诗是什么?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唐·岑参

东山高顶上,晚景有余妍。

君去试看水,吾来不羡仙。

云移平野阔,风散大江寒。

回顾惊君珠玉侧,同升愧我粃糠前。

百壶且尽欢,一棹莫留连。

落日催行舫,逶迤洲渚间。

作者及朝代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语言雄奇瑰丽,风格奔放豪迈,岑参一生曾两度出塞,对边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其边塞诗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站在东山的高顶上,傍晚的景色依然美丽动人。

你去试试看那江水,我来了却不再羡慕神仙。

云彩移动使得平原显得更加辽阔,大风吹散了大江上的寒气。

回头看你如同珠玉般璀璨,与你一同晋升我却感到自己如同秕糠般微不足道。

让我们尽情畅饮百壶酒,不要留恋这片刻的欢愉。

落日催促着行船,我们缓缓行驶在曲折的洲渚之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上东山最高顶,欣赏傍晚美景,并一同泛舟江上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以及对自己才疏学浅的谦逊态度,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方面,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云移平野阔,风散大江寒”等诗句,生动地刻画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在表达情感方面,诗人通过“回顾惊君珠玉侧,同升愧我粃糠前”等诗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又展现了自己的谦逊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岑参在陪同友人王侍御一同登上东山最高顶并宴请姚通泉后,晚上携酒泛江时所作,当时,诗人与友人一同欣赏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刻,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真挚情感和深刻哲理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