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戏赠元九、李十二
唐·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秋娘暗相诮,时人尽怪苏司业,不解将钱与广文。
(注:此诗为节选,原诗较长,此处仅取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其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译文
(整首诗译文较长,此处仅翻译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
人们常常私下里嘲笑我,就像秋娘那样;时人都奇怪苏司业(指苏辙,此处为借指,实际白居易时代并无直接对应的“苏司业”人物,可能是对当时某种现象的泛指或寓言化表达),为何不理解我(白居易),不愿意像世俗那样用钱去结交广文(广文博士,唐代官名,此处泛指文人学者)。
释义
时人尽怪:当时的人们都感到奇怪。
苏司业:此处借指某种文人或学者形象,可能暗含对当时文坛某种风气的讽刺。
不解将钱与广文:不理解为何要用钱财去结交文人学者,暗含白居易自己清高不阿、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自己诗歌创作态度的一种自嘲与辩护,他通过“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来肯定自己的诗歌成就,而“每被秋娘暗相诮,时人尽怪苏司业,不解将钱与广文”则表达了他对世俗偏见和误解的无奈与讽刺,白居易以幽默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自己坚守文学理想、不为世俗所动的品格,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坛的某些风气和文人的生存状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当时的仕途遭遇和文坛环境有关,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导致仕途不顺,唐代文坛也存在着各种流派和风气,有的文人追求名利,有的则坚守文学理想,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文学理想的坚守和对世俗偏见的讽刺,通过自嘲的方式,也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