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赞师
宋·杨万里
柏舟高节冠乡邻,绛帐清风耸搢绅。
道学传家身是宝,儒风济世笔如珍。
经纶满腹才难尽,德业双馨誉满尘。
桃李满园春不老,栋梁遍地国无垠。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独具特色。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曾师从于理学大家胡铨、张浚等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追谥“文节”。
译文
柏木制成的小舟彰显着高尚的节操,冠绝于乡邻之间;红色的帷帐内清风徐来,让士大夫们肃然起敬,以道学传家,自身便是无价之宝;以儒风济世,笔下文字如同珍宝,满腹经纶,才华难以尽展;德行与功业并重,声誉传遍尘世,满园的桃李如同春天般永不衰老,遍地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释义
这首诗是对某位老师的赞美,首联以“柏舟高节”和“绛帐清风”比喻老师的品德高尚和学识渊博,受到乡邻和士大夫们的尊敬,颔联强调老师以道学传家,以儒风济世,自身和笔下的文字都极为珍贵,颈联则赞美老师满腹经纶,德行与功业并重,声誉远播,尾联以“桃李满园”和“栋梁遍地”形容老师教育出的学生众多且优秀,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老师的高尚品德和渊博学识,首联的“柏舟高节”和“绛帐清风”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老师的形象,还寓意着老师的品德和学识对周围人的影响,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老师的道德品质和学术成就,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深远影响,尾联则以“桃李满园”和“栋梁遍地”作为对老师教育成果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敬意和感激的赞美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杨万里在求学或为官期间,对某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所表达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在宋代,尊师重道的传统深入人心,杨万里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官员,自然也对老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老师的品德和学识,还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道德品质和学术成就的重视,以及对于教育事业的尊重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