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樗栎吟
唐·白居易
不知樗栎荐明堂,
何似盐车压千里。
风吹日炙已憔悴,
天雨新花更鲜绮。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译文
不知道那些樗树和栎树被用作祭祀明堂(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的庄严场所)的祭品,
又怎能比得上那些被沉重盐车压迫、行走在千里路途上的艰辛?
它们在风吹日晒中已经变得憔悴不堪,
而天空却降下了新的花朵,使它们显得更加鲜艳绮丽。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樗栎(两种质地粗劣的树木)被用作祭祀明堂的尊贵与盐车(载盐的重车)压迫下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不公与命运无常的感慨,通过“风吹日炙已憔悴,天雨新花更鲜绮”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新旧更替、生命不息的哲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樗栎的尊贵与盐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风吹日炙已憔悴,天雨新花更鲜绮”两句,以自然界的景象寓言人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不息、希望常在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个人的仕途经历有关,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关注,在这首诗中,诗人可能借樗栎与盐车的对比,抒发了自己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寓言人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不息、希望常在的坚定信念,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