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世人闻此皆大笑,慎勿生儿两翁似”,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洗儿戏作》,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洗儿戏作
北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附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直接未出现在此诗的前两句中,但“世人闻此皆大笑,慎勿生儿两翁似”这样的表述可能是对苏轼此诗意境的引申或改编,因为苏轼此诗以反讽手法表达了对儿子未来的期望,这种独特的期望很容易引起世人的议论和笑声,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可能根据此诗内容创作出类似的语句。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词文赋均有很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译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慧过人,但我却因为太过聪明而一生坎坷,我只希望我的孩子愚笨迟钝一些,能够平平安安地做到公卿的高位。
释义
苏轼在这首诗中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传统育儿观念的颠覆,他并不希望儿子过于聪明,反而希望他能愚笨一些,以此来避免自己因聪明而遭受的种种不幸,这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讽刺,也体现了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育儿观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通过反讽的手法,苏轼表达了对聪明与愚笨、成功与失败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他深知聪明往往伴随着更多的烦恼和挫折,因此希望儿子能够避开这些陷阱,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独特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晚年时期所作,当时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种种磨难,苏轼一生才华横溢,但也因此遭到了不少政敌的排挤和打压,在晚年时期,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聪明带来的烦恼和不幸,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儿子未来的期望,希望他能避开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过上更加平稳幸福的生活。
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直接未出现在苏轼的《洗儿戏作》中,但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与您的关键词所表达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通过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苏轼的育儿观念、人生哲理以及他晚年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