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的释义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宋·刘克庄

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石楠叶里声声鸟,梅子黄时处处蛙。

野老逢人争说虎,樵夫指路笑寻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华。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刘克庄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清新自然之作,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

译文

遥想那茅屋轩窗临水敞开,两位老者相对而坐,清高脱俗如同白鹤,石楠树丛中传来声声鸟鸣,梅子黄熟的时节处处蛙声一片,乡野老人遇见我便争相说起老虎,樵夫指路时笑谈着寻找仙槎,归来后饱餐一顿,黄昏已至,不脱蓑衣便卧倒在月光之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遥想与向往,首联通过“茅轩照水开”和“两翁相对清如鹄”的描绘,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人物的高洁,颔联和颈联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乡野生活的叙述,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的宁静与和谐,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享受自然之乐的闲适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心中理想的山居生活,首联中的“遥想”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这种生活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两翁相对而坐,清高脱俗的形象,不仅展现了人物的高洁品质,也反映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颔联和颈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乡野生活的叙述,将山居的宁静与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则通过诗人归隐山林、享受自然之乐的闲适心境,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克庄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时,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的纷扰,诗人内心渴望一种宁静、自由的生活,他通过想象和描绘山居生活的美好,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体现了其文学创作的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