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卜宅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的解释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和子由渔家诗三首·竹园

宋·苏轼

丛竹暗藏水南宅,

乱柳交遮山北村。

水南卜宅吾岂敢,

试向伊川买修竹。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化,提倡“士人画”。

译文

竹林茂密地隐藏在水南边的宅邸旁,杂乱的柳树交织着遮蔽了山北的村庄,我怎敢轻易在水南选择宅地呢?不如试着去伊川购买那些修长的竹子,营造自己的居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水南竹园的幽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理想居所的追求,首句“丛竹暗藏水南宅”描绘了竹林的茂密与宅邸的隐蔽,次句“乱柳交遮山北村”则通过乱柳的交织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隔绝,后两句“水南卜宅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则表达了诗人对选择宅地的谨慎态度和对修竹的喜爱,暗示了他希望拥有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所。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人以“丛竹”和“乱柳”为意象,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竹园之中,诗人通过“水南卜宅吾岂敢”的谦逊表达,展现了他对选择居所的谨慎态度,而“试向伊川买修竹”则表达了他对修竹的喜爱和对理想居所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唱和之作的一部分,苏轼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理想居所的向往,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在仕途坎坷、人生波折中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心态,在北宋时期,苏轼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正直的品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但他的仕途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理想居所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