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疑安石恐不免,未信犀首终无事。出自哪首诗?

梦梦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门庭草色饶春色,阶柳花香送晚风。

长疑安石恐不免,未信犀首终无事。

闲居日久心慵倦,病后闲来意不慵。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容。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实际上白居易并未写过完全包含这两句的诗,但风格与白居易的闲适诗相近。)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矛盾,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译文

门前庭院中的草色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台阶旁的柳树和花朵送来了傍晚的微风,我常常怀疑谢安(安石)那样的人才恐怕难以避免被朝廷征召,也不相信像苏秦(犀首)那样的人最终会平安无事,闲居在家时日已久,心中原本有些慵懒和厌倦,但病愈之后,这份闲适却让我感到不再慵懒,只有门前的镜湖水,春风拂过,依然保持着它旧时的容颜。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闲居生活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前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后两句则借用了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人才命运的担忧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闲适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以草色、花香、阶柳等自然景物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后两句的典故却打破了这种宁静,使诗歌的意境变得深沉而复杂,诗人通过谢安和苏秦的典故,表达了对人才命运的担忧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闲适生活的珍惜和留恋。

创作背景

这首诗虽然为虚构创作,但可以想象如果白居易真的写了这样的诗,那么它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的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有关,白居易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坎坷,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闲居期间,他有机会深入思考人生和社会的问题,并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闲居期间,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感悟的结晶。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