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堂里王居士,闭眼观身如止水。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清虚观居

唐·刘禹锡

清虚堂里王居士,闭眼观身如止水。

心外无物可相扰,世间纷扰尽成空。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公元772年,卒于公元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富有哲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但他性格刚毅,乐观豁达,常以诗文抒发心中抱负与感慨,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也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刘禹锡的诗歌,尤其是咏史诗,往往寓含深刻的哲理,语言精炼,意境深远。

译文

在清虚堂中,有一位王居士,他闭目凝神,仿佛自己的身体已经静止如水,波澜不惊,在他的心中,没有任何外界的事物能够打扰到他,世间的所有纷扰在他的眼中都化作了虚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王居士在清虚堂中修行的场景,通过他闭目观身、心如止水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超脱世俗的向往,诗中“心外无物可相扰,世间纷扰尽成空”两句,更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内心的宁静可以超越一切外界的干扰,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中“闭眼观身如止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王居士修行的状态,既表现了其内心的平静,又暗示了修行的高深境界,而“心外无物可相扰,世间纷扰尽成空”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精炼,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禹锡个人的经历有关,刘禹锡一生仕途不顺,多次遭贬,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以诗文抒发心中抱负与感慨,在清虚堂中修行的王居士,或许就是刘禹锡自己内心的写照,他通过描绘王居士的修行状态,表达了自己对内心平静、超脱世俗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刘禹锡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哲学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见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