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东溪
唐·杜牧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流上偶然题。
手开东阁坐虚明,目净东溪照清泚。
闲似野云无拘束,多于春梦正迷离。
山林过雨半萧瑟,花木经霜未离披。
作者及朝代
杜牧,唐代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约公元803年-约852年),他是宰相杜佑之孙,自幼聪颖好学,文辞出众,杜牧的诗风清新俊逸,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诗作内容广泛,既有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也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作者简介
杜牧出身名门,早年仕途较为顺畅,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晚唐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杜牧虽有才华和抱负,却难以施展,他的诗歌中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杜牧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其《阿房宫赋》等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译文
走到东溪边观赏流水时,我坐下来,面对溪流,偶然间题写了这首诗,我亲手推开东阁的门,坐在明亮的地方,目光清澈地照映着东溪的清水,心情闲适得像野外的云朵一样自由自在,思绪却比春天的梦还要迷离,山林经过雨水洗涤后显得半带萧瑟,花木虽然经历了霜冻,但并未凋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杜牧在东溪边观赏流水时的所见所感,他亲手推开东阁的门,坐在明亮的地方,目光清澈地照映着溪水,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心境宁静的状态,他用“闲似野云”和“多于春梦”来形容自己的心境,既表达了内心的闲适自由,又透露出一种迷离恍惚的感觉,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山林和花木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东溪边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手开东阁坐虚明,目净东溪照清泚”等句,生动地展现了自己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宁静与闲适,诗人还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人还通过描绘山林和花木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杜牧虽有才华和抱负,却难以施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隐居山林,过着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东溪边观赏流水时,偶然间题写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牧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宁静与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