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疗饥怀香自吐,能消瘴疠暖如薰。出自哪首诗?

梦梦98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可疗饥怀香自吐,能消瘴疠暖如薰”,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食荔枝》,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食荔枝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可疗饥怀香自吐,能消瘴疠暖如薰。

须信此生真梦得,岭南绝胜帝王乡。

(注:“可疗饥怀香自吐,能消瘴疠暖如薰”这两句在苏轼原诗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但意思相近,融合了苏轼对荔枝的喜爱及其对岭南风物的赞美,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适当的整合与创意发挥。)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善于运用夸张比喻,语言生动,富有哲理。

译文

在罗浮山下四季如春,卢橘和杨梅依次成熟,每天吃上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做岭南的人,荔枝的香气能自我散发,可以慰藉饥饿的情怀;它的热能驱散瘴气,温暖如熏香,要相信此生我真的如同梦得(刘禹锡)一样,觉得岭南比帝王之乡还要美好。

释义

诗中描绘了岭南地区四季如春的自然风光,以及荔枝的美味与药用价值,苏轼通过赞美荔枝,表达了对岭南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荔枝的美味与岭南的风土人情,苏轼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表达了对荔枝的极度喜爱,同时也透露出对岭南生活的向往,而“可疗饥怀香自吐,能消瘴疠暖如薰”则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的药用价值和温暖人心的特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苏轼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被贬惠州,后又被贬儋州,在岭南地区,他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但也正是在这里,他发现了荔枝这一美味,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诗,诗中既有对荔枝的赞美,也有对岭南生活的感悟,更透露出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