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风篁岭桃源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丹青明灭风篁岭,环佩空响桃花源。
云深路迷行人少,水落石出古洞寒。
仙凡永隔难相见,世事无常易变迁。
独倚危栏思往事,斜阳无语下苍山。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杜牧并未留下名为《题风篁岭桃源》的诗篇,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虚构诗进行。)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俊爽明丽,独树一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既有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也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译文
在风篁岭上,丹青色彩时隐时现,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而桃花源中,环佩之声空自回响,却不见仙人的踪迹,云雾缭绕,山路曲折,行人稀少;水落石出,古洞幽深,寒气逼人,仙凡之间永远相隔,难以相见;世事无常,总是容易发生变迁,我独自倚靠在危险的栏杆上,思绪万千,回忆着往事;而斜阳默默无语,缓缓西沉,照亮了苍茫的山峦。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风篁岭和桃花源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丹青明灭、环佩空响,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远的氛围;云深路迷、水落石出,则暗示了人生的曲折和艰难,仙凡永隔、世事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失望;而独倚危栏、斜阳无语,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沉思。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首联“丹青明灭风篁岭,环佩空响桃花源”以丹青和环佩为象征,描绘了仙境的美丽和神秘;颔联“云深路迷行人少,水落石出古洞寒”则通过云雾、山路、古洞等自然景象,暗示了人生的曲折和艰难;颈联“仙凡永隔难相见,世事无常易变迁”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仙凡相隔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尾联“独倚危栏思往事,斜阳无语下苍山”则以诗人的孤独沉思和斜阳的默默无语作为结尾,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杜牧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无奈逐渐加深,他渴望逃离尘世的纷扰,寻找一片宁静的仙境来寄托自己的心灵,他通过描绘风篁岭和桃花源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