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加句:
(注:此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符合题目要求,假设其作为诗人灵感迸发时的额外感慨加入)
便将径寸同千尺,知有奇功似茯苓。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僧侣,后还俗应举,但未中第,贾岛的诗歌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锤炼字眼,追求奇险,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尤其在晚唐五代时期,他的诗歌风格被一些诗人所效仿。
译文
(原诗部分)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荒草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月光下敲着寺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移来石块,惊动了云脚,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我们相约共同归隐,决不食言。
(附加句)
即便是径寸之物,也能展现出千尺般的力量,就像那神奇的茯苓,有着不为人知的奇效。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的造访经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附加句则借物喻理,以“径寸同千尺”比喻小中见大、微中显著的道理,而“知有奇功似茯苓”则进一步强调了某些看似平凡之物实则具有非凡功效的哲理。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著称,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尤为著名,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而附加句“便将径寸同千尺,知有奇功似茯苓”则以其独特的比喻和哲理思考,为全诗增添了一抹亮色,使得整首诗在表达隐逸情怀的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贾岛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心境孤寂之际,他通过对李凝幽居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而附加句“便将径寸同千尺,知有奇功似茯苓”则可能是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受到自然景物的启发,突发奇想,将自然之物的微妙变化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从而创作出这一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虽然这句并非原诗内容,但它却与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贾岛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