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岁暮感怀
唐·白居易
蘧瑗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
前贤镜里容颜改,故国江边岁月移。
独坐小轩风满袖,闲吟诗句月当扉。
此身何处堪留滞,一念无生即自由。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译文
蘧瑗(古代贤人)那种知非(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的精神是我所学习的,但流逝的岁月已经像手中的蓍草(古代占卜工具,象征时间流逝)一样无法挽回,前贤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容颜已经改变,而我故国的江边岁月也在悄然流逝,我独自坐在小屋中,清风满袖,悠闲地吟诵着诗句,月光正好照在门扉上,我这身躯何处可以停留呢?只要心中一念无生(超脱生死烦恼),便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自由的向往,首句以蘧瑗为榜样,表明自己追求知非改过;次句用“手中蓍”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无奈,三、四句通过前贤容颜的改变和故国岁月的流逝,进一步强化了时光匆匆的主题,五、六句则描绘了诗人独坐小轩、闲吟诗句的宁静生活,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末句点明主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由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和对人生自由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前贤和自己的容颜变化,以及故国岁月的流逝,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诗人并没有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而是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去面对这一切,他独坐小轩,闲吟诗句,享受着清风明月的陪伴,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自由的生活态度,末句“一念无生即自由”更是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一生历经坎坷,晚年仕途不顺,生活相对平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关注内心的自由和超脱,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思考结果的体现,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晚年诗歌创作的特点: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深刻,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