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宋·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作者及朝代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作者简介
辛弃疾生于金朝,早年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加强沿江防御,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辛弃疾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等职,不久又落职闲居,宁宗朝时先后被起用为镇江、隆兴知府等职,终因主和派阻挠而未得实现北伐的抱负,终年六十八岁,谥号“忠敏”。
译文
年轻时我率领群雄,高举旌旗,带领精壮的骑兵,冲锋陷阵,渡过长江,如同燕子般的敌军连夜准备银制的箭镞,而我们则清晨发射用金装饰的良箭,追忆往昔,只能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让我的白胡须再变黑,我认真地把上万字的平戎策略,拿去换取了东家种树的书,门前的各种事情都不会挂在我的心上,虽然头总是低着,但志气却不会屈服。
释义
这首词上阕追忆作者年轻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的豪迈生活,下阕写罢官乡居时的寂寞处境、悲凉心境以及壮志难酬的沉痛悲愤,全词直陈心迹,不假雕饰,词风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作者“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的辛弃疾词风相一致。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追述作者在抗金义军中的豪壮生活,下片描写罢官后的落寞处境和悲愤心情,全词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作者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的痛苦和愤慨。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这两句,表现了作者虽遭贬谪,但志气不屈的坚韧精神,即使面对门前纷繁复杂的事务,他也毫不在意,因为他深知自己的内心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左右,当时辛弃疾已经年近六旬,被朝廷罢官,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之畔,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但朝廷却对他始终不能信任,只让他管理一些地方财政,并不给他军事上的实权,这使他感到悲愤难平,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抗金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