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宋·苏轼
维摩示病吾真病,谁识东坡不二门。
卧看落花横簟上,坐忘清夜月当轩。
心随万境皆成趣,眼入诸尘不染痕。
病里知春迟几日,闲中得岁又平分。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译文
维摩诘示病其实并非真病,而我却是真的生病了,谁能理解东坡居士那超脱尘世的禅意呢?我卧在床上看着落花飘落在竹席上,静坐时忘却了夜晚的清冷,月光正照在窗前,我的心随着万物变化而感受到各种趣味,眼睛看到各种尘世景象却不留下任何痕迹,在病中我才知春天已过去多日,而在闲暇中我又觉得岁月被平分而逝。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在病中的心境和对禅意的理解,首句以维摩诘示病为引子,引出自己真病的现实,暗示自己虽病却心有所悟,次句“谁识东坡不二门”则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的禅意难以被世人理解的孤独感,接下来两句描绘了病中的生活场景,卧看落花、坐忘清夜,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心态,后两句则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心境,心随万境、眼入诸尘而不染,以及在病中感悟时光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病中抒发心境之作,充满了禅意和闲适之感,诗中通过对比维摩诘示病与自己真病,突出了自己超脱尘世的禅意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通过描绘病中的生活场景和心境变化,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闲适自在的心态,诗中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偏远地区,生活困顿且身体多病,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通过写诗来抒发自己的心境和对生命的感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反映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