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行
宋·宋祁
落日孤城闭小楼,
驺子雨中乘马去,村童烟外倚墙看。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作者及朝代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他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初任复州军事推官,后累迁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宋祁与兄长宋庠均有文名,时称“二宋”,他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译文
夕阳西下,孤城紧闭着小楼之门,
官吏骑马在雨中匆匆离去,村童在烟雾缭绕的村外倚墙观看。
田野间的春水清澈如镜,人影渡过时鸥鸟也不惊飞。
芬芳的树木无人欣赏,花儿自开自落,春日的山路上空有鸟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傍晚的宁静与美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首句“落日孤城闭小楼”奠定了全诗孤寂、宁静的基调;次句“驺子雨中乘马去,村童烟外倚墙看”通过官吏的离去和村童的观看,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好奇;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
赏析
宋祁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傍晚的宁静与美丽,首句“落日孤城闭小楼”以落日、孤城、小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宁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驺子雨中乘马去,村童烟外倚墙看”则通过官吏的离去和村童的观看,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好奇。“雨中乘马去”与“烟外倚墙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官吏的忙碌与村童的悠闲,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后两句“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以春水如镜、鸥鸟不惊、花自落、鸟空啼等意象,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描绘的乡村景象和氛围来看,很可能是宋祁在乡村游历或任职期间,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的结晶,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乡村傍晚的宁静与美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宋祁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史学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