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仙
唐·韦庄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欲求四老相从宿,一棹寒波夜渡仙。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衰落与五代的动荡之中,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遭遇,情感深沉细腻,风格清丽温婉,韦庄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对后世词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译文
袖中藏着珍贵的秘籍还未示人,梦中却已乘坐飞车,消息如同飞盖的影子般迅速传开,我渴望能与四位仙人(或指隐逸高士)一同夜宿,于是乘着一叶扁舟,在寒冷的波光中,于夜晚渡向仙境。
释义
“袖里宝书犹未出”比喻诗人内心藏有珍贵的思想或才华,尚未公之于众;“梦中飞盖已先传”则表达了这种思想或才华虽未展现,但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期待。“欲求四老相从宿,一棹寒波夜渡仙”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与高人隐士为伍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游仙为题,实则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不满的情绪,首句“袖里宝书犹未出”以宝书为喻,暗示诗人内心有未展露的才华或思想;次句“梦中飞盖已先传”则通过梦境的描绘,展现了这种才华或思想虽未公开,但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期待,后两句“欲求四老相从宿,一棹寒波夜渡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通过与高人隐士的交往,实现心灵的解脱和升华,全诗意境悠远,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诗人身处乱世,深感个人命运的无常和社会的黑暗,因此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这首《游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通过游仙的题材,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