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出自哪首诗?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庐山

唐·白居易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石眼水声闻已醉,山头月色见犹怜。

白云出岫无心意,红叶随风不羡仙。

欲问禅机何处是,庐山深处有清泉。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风光等多个领域,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此生第一次品尝庐山的清泉,未来或许只能空自参悟雪窦山的禅意,听到庐山石缝间潺潺的水声,我已陶醉其中;看到山头皎洁的月色,更是心生怜爱,白云从山峦间悠然飘出,毫无世俗之意;红叶随风飘落,不羡慕天上的神仙,若要问禅机何在,且看庐山深处的那股清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游览庐山时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初饮庐山水和日后参禅的愿景,颔联通过描绘庐山的水声和月色,展现了庐山的自然之美,颈联以白云和红叶为喻,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不慕名利的心境,尾联则以清泉为禅机的象征,暗示了禅意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赏析

这首诗以庐山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庐山的自然之美和诗人的心境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禅意与自然之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游览庐山时所作,庐山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以其秀丽的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宗教氛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白居易在游览庐山时,被其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禅意和自然之美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意的追求,以及他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