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杖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全诗是什么?

春秋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白居易

何时杖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

岩畔松风清入耳,林间花气暖熏颜。

白云深处无人识,绿水桥边有客眠。

欲问吾家何处是,水边竹舍两三间。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风光等多个领域,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何时能手持拐杖与你一同前往,随心所欲地逍遥自在,不去学习那深奥的禅理,岩石边的松风清新悦耳,树林间的花香温暖地拂过脸庞,在那白云缭绕的深处无人知晓我们的踪迹,绿水环绕的桥边有客人安然入眠,若问我家在何方,就在那水边竹舍两三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逍遥生活的向往,不愿受世俗和禅理的束缚,诗中描绘了岩畔松风、林间花气的自然美景,以及白云深处、绿水桥边的幽静环境,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氛围,诗人以“杖策相随去”表达了对与友人一同隐居山林的渴望,而“任性逍遥不学禅”则彰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岩畔松风、林间花气等自然元素融入诗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以“任性逍遥不学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禅理的摒弃,展现了他独立不羁、追求真我的个性,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时期他逐渐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的纷扰,开始向往宁静的隐居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表达了他对自由逍遥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美好和宁静,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尘世的思想倾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