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依旧社传真法,要与遗民度厄年。全诗是什么?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度厄

宋·释宗杲

独依旧社传真法,要与遗民度厄年。

野老村居无别事,夜灯常对佛前禅。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俗姓奚,字昙晦,号妙喜,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传人,他生于江苏宜兴,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遍访名山大川,参禅悟道,宗杲禅师不仅禅学造诣深厚,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其禅法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我独自坚守着旧时的学社,传授着真正的佛法,

目的是要帮助那些遗留下来的百姓度过艰难的岁月。

乡野间的老人居住在村子里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夜晚常常在佛前点亮灯火,静心参禅。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释宗杲作为一位禅宗高僧,坚守佛法、传承真法的决心和责任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那些生活在困苦中的遗民度过难关,诗中也描绘了乡村老人的宁静生活,他们在夜晚点亮灯火,静心参禅,体现了禅宗修行者的淡泊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首句“独依旧社传真法”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使命,他独自坚守着旧时的学社,致力于传授真正的佛法,次句“要与遗民度厄年”则表达了诗人的宏大愿望,他希望通过佛法来帮助那些生活在困苦中的遗民,后两句则通过描绘乡村老人的生活场景,进一步烘托出禅宗修行者的淡泊与超脱,整首诗在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禅宗文化的深厚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释宗杲作为一位禅宗高僧,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真法,帮助那些生活在困苦中的百姓,他也希望通过禅宗修行来引导人们超脱世俗的烦恼,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佛法传承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