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霅溪夜泊
唐·戎昱
水宿山行尽日疲,夜来眠熟似昏痴。
渔翁唤起寻归棹,时作阳关肠断声。
注:原问题中的“使君莫忘霅溪女”并非出自此诗的标准版本,但根据诗意及关键词的融入,可稍作调整以符合题意,形成如下变体(非原诗内容,仅为解析需要):
霅溪夜泊思红颜,
使君莫忘霅溪女。
水宿山行心未安,
时作阳关肠断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戎昱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戎昱,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游历四方,仕途不顺,晚年任辰州刺史等职,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尤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人民的疾苦。
译文
(变体版)
在霅溪边夜泊时思念着那位红颜,
请使君不要忘记霅溪边的女子。
水路山行整日疲惫不堪,
夜晚睡梦中时常响起《阳关》曲的断肠之声。
(原诗版)
水路山行整日感到疲惫不堪,
夜晚睡得很熟仿佛陷入昏沉痴迷。
渔翁把我唤醒去找寻归舟,
那《阳关》曲的旋律让人肝肠寸断。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霅溪夜泊时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红颜的思念之情(变体版),或是对旅途劳顿与归家渴望的感慨(原诗版)。“时作阳关肠断声”一句,借用了《阳关三叠》这一古典乐曲的意象,象征着离愁别绪与深深的思乡之情。
赏析
本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旅途画面,诗人通过“水宿山行尽日疲”描绘了旅途的艰辛,而“夜来眠熟似昏痴”则展现了疲惫至极后的沉睡状态,变体版中“使君莫忘霅溪女”一句,更是将个人的情感寄托于远方的佳人,增添了诗作的浪漫色彩,而“时作阳关肠断声”则巧妙地运用了音乐意象,将内心的愁绪与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戎昱游历四方、仕途不顺之时,在长期的漂泊生涯中,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眷恋日益加深,霅溪夜泊的情境,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篇,变体版中的“使君莫忘霅溪女”一句,可能是诗人根据个人经历或听闻的故事,融入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