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乌有先生歌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世间万事寄黄粱,且与先生说乌有。
乌有先生何所居,荒园寥落近城隅。
屋无四壁床无脚,先生高卧如龙蟠。
有时拄杖出门去,归来满袖风烟痕。
自言曾读万卷书,胸中自有丘壑存。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黄粱梦醒人何在,乌有先生空自叹。
世间万事皆如梦,何须惆怅怨流年。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改革家,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领袖人物,其诗作“诗之中有历史,有外交,有教育”,他主张“我手写我口”,反对模拟古人,被梁启超誉为“近代中国第一等诗家”。
译文:
世间所有的事情都像是黄粱一梦般虚幻,姑且让我和先生聊聊那并不存在的乌有先生吧,乌有先生住在哪里呢?他住在荒凉冷清的园子里,靠近城墙的一角,他的房子没有四面墙壁,床也没有脚,但先生却像龙一样高卧其中,有时他拄着拐杖出门去,归来时衣袖里满是风烟的痕迹,他自称读过万卷书,胸中自有山川沟壑的存在,他不向人间争宠夺利,只把心事寄托给沙鸥,当黄粱梦醒时,人又在哪里呢?乌有先生只能独自叹息,世间所有的事情都像是梦一样,何必为流逝的时光而惆怅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乌有先生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事如梦的感慨,乌有先生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不问世事的生活态度,他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却拥有广博的知识和豁达的心境,诗人通过乌有先生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看法,认为世间所有的事情都像是梦一样虚幻,不值得过于执着和惆怅。
赏析:
这首诗以乌有先生为题,通过对其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世间万事寄黄粱”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感慨,而乌有先生的形象,则成为了这种感慨的具体体现,他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却拥有广博的知识和豁达的心境,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正是诗人所向往的,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失望,认为世间所有的事情都像是梦一样虚幻,不值得过于执着和惆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黄遵宪的个人经历有关,黄遵宪生活在晚清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亲身经历了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不满,他在诗中通过乌有先生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失望,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问世事的生活态度,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