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封侯卫霍知几许,老矣先生困羇旅”的诗句,实际上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杂感十首以野旷人踪稀为韵》,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杂感十首以野旷人踪稀为韵
陆游
宋
...(其他诗句略)
封侯卫霍知几许,老矣先生困羇旅。
...(其他诗句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像卫青、霍去病那样因军功封侯的人又有多少呢?而我已经老了,却还困顿在旅途之中。
释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因军功封侯的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年老却仍漂泊无定的无奈与悲哀。
赏析:
这句诗以对比的手法,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与诗人自身的境遇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卫青、霍去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将领,因军功卓著而封侯,成为后世敬仰的英雄,而诗人陆游,虽然也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但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晚年仍漂泊在外,困顿不堪,这种对比,既突出了诗人的无奈与悲哀,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外妥协求和,对内则腐败无能,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始终未能如愿,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回顾历史,感慨自己的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体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坚持理想的精神风貌。
由于原诗较长,这里只列出了包含关键词的部分诗句及解析,如需了解全诗内容,请查阅相关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