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公子持十牛,海上三年竟何得。全诗是什么?

小编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海上逐臭

唐·李颀

可怜公子持十牛,海上三年竟何得。

珊瑚枕上两蛾飞,翡翠衾中双凤拆。

云涛万里最东头,扶桑初日色如赭。

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沙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号亦不详,东川(今四川东部)人,曾任新乡县尉,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律诗,以边塞诗和描写音乐的诗篇著称,风格豪放飘逸,意境雄浑壮阔,语言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可怜的公子带着十头牛出海远行,在海上漂泊了三年,到底得到了什么呢?珊瑚枕上蛾眉紧蹙,翡翠衾中鸳鸯分离,他航行到了万里云涛的最东头,看到了扶桑初升的太阳,颜色如同赭石,他自嘲自己空有治国安邦的谋略,却未能将心事托付给自由的沙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公子出海远行、历经艰辛却一无所获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诗中“可怜公子持十牛”一句,既点明了公子的身份和出海的初衷,又暗示了他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海上三年竟何得”则直接表达了公子出海三年却一无所获的无奈和失落,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公子在海上漂泊的孤独和艰辛,以及他对未来的迷茫和自嘲,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艰辛和无奈,诗人通过描绘公子出海远行的经历,巧妙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诗中“珊瑚枕上两蛾飞,翡翠衾中双凤拆”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公子在海上漂泊的孤独和艰辛,形象生动,情感真挚,而“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沙鸥”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公子空有谋略却未能实现理想的同情和自嘲,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李颀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可能亲身经历了人生的艰辛和无奈,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有了深刻的认识,他通过描绘公子出海远行的经历,巧妙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海外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以及面对未知和困境时的无奈和迷茫。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