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与友人宿新林
唐·韦应物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渺渺孤城白水环,迢迢远树乱山青。
沽酒独教陶令醉,题诗谁似皎公清。
林昏磴险悉应迷,烟树依微远更齐。
落日行人杳无际,孤舟随处入芦荻。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间,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淡远,后人将其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其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一生经历了从仕途到隐逸的转变,这种转变也深刻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译文
在深沉的秋夜中送你离去,耳边传来阴郁的虫鸣声,令人不忍听闻,明天你就要乘船离开,沿着毗陵的道路远行,回望姑苏,只见一片白云缭绕,远处孤城被白水环绕,迢迢远树与青山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独自买酒畅饮,仿佛陶渊明一般沉醉其中,而题诗之清丽,又有谁能比得上皎然法师呢?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应物与友人分别时所作,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友人离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沽酒独教陶令醉,题诗谁似皎公清”两句,借用了陶渊明(陶令)和皎然法师(皎公)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诗才的赞赏。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自然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阴虫切切”等细节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陶渊明的醉态和皎然法师的诗才融入诗中,既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对友人诗才的赞赏,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与友人分别时所作,当时,韦应物可能已经辞去了官职,过着闲居的生活,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情和意境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可以窥见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