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西断如迎客,汴水南来故绕城。全诗是什么?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楚山西断如迎客,汴水南来故绕城。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作者简介

李益(约746年-约829年),字君虞,唐代诗人,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居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译文

汴水向东流去,带来无限的春意;隋朝的宫殿早已化为尘埃,楚山从西边截断,仿佛是在迎接客人;汴水从南面流来,依旧环绕着旧城,行人不要登上长堤远望,风起时杨花飞舞,令人愁绪满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汴河两岸的春色和隋朝宫殿的遗迹,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哀愁,楚山的迎客之姿和汴水的绕城之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自然景观的恒久与人文建筑的消逝。

赏析

这首诗以汴河春色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感慨,首句“汴水东流无限春”以汴河的春色开篇,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次句“隋家宫阙已成尘”则笔锋一转,将读者的思绪引向遥远的隋朝,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后两句“楚山西断如迎客,汴水南来故绕城”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末句“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则以行人的视角,将个人的愁绪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益在漫游燕赵一带时所作,当时,他因仕途失意而四处漂泊,对历史和现实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在游览汴河时,他被眼前的春色和隋朝宫殿的遗迹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汴河曲》,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哀愁,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