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的释义

小编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洞庭秋月行

唐·刘禹锡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须臾两两入舟楫,还似洞庭秋水天。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创作,善于捕捉和描摹事物形象,语言生动流畅,风格清新自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译文

湖面上的光芒既不是鬼怪也不是神仙所造,而是风平浪静时月光洒满了整个河川,不一会儿,两两船只驶入这光影交织的水面,仿佛又回到了那洞庭湖上秋水长天、月光如洗的景致之中。

释义

首句“湖光非鬼亦非仙”直接否定了湖面上光芒的神秘来源,既不是鬼怪作祟,也不是神仙显灵,为全诗定下了理性而清新的基调,次句“风恬浪静光满川”则描绘了风平浪静时,月光洒满河川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后两句通过船只驶入湖面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美好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洞庭秋月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洞庭湖在月光下的宁静与美丽,诗人以“非鬼亦非仙”的否定句式开篇,既否定了神秘主义的解释,又为全诗奠定了理性而清新的基调,诗人以“风恬浪静光满川”的描绘,将洞庭湖在月光下的宁静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通过船只驶入湖面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美好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唐代中期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文而著称,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游历洞庭湖时,被洞庭湖秋月的美景所触动,有感而发,洞庭湖作为中国著名的淡水湖之一,以其广阔的湖面、秀美的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遐迩,刘禹锡在游历过程中,被洞庭湖秋月的美景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