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的解释

风云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新月

唐·徐凝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

始欲照林撩宿雾,终须掩海出云山。

蛾眉欲细疑初断,马尾偷长半欲阑。

且喜人间好时节,一分秋意入丰年。

作者简介

徐凝,唐代诗人,字梦之,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生卒年不详,约在大历末至贞元初之间在世,徐凝与施肩吾同里同道,友善交游,世称“延陵二子”,徐凝的诗作以山水风景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尤善七言绝句,有《徐凝集》传世。

译文

新月刚刚升起,其光芒尚未完全稳定,才过了五六天,便在天空中徘徊,它开始想要照亮树林,驱散夜晚的雾气,但最终还是要隐没于云海之中,从山的另一边升起,新月的形状像细长的蛾眉,似乎快要断裂,而它的尾部(即月光的边缘)却偷偷地在增长,预示着月亮即将圆满,值得庆幸的是,在这美好的时节,新月带来了一丝秋意,预示着丰收的一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新月升起时的景象及其变化过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亮从初升到渐满的变化,同时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丰收的期盼。

赏析

徐凝的这首《新月》以新月为题,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月亮在不同时间段的形态变化,首句“新月生魄迹未安”直接点题,写出了新月初升时的不稳定状态;次句“才破五六渐盘桓”则进一步描述了月亮在天空中徘徊的情景,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新月比作蛾眉,形象地描绘了其形态的变化,同时寓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画面感,展现了徐凝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徐凝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和细致观察,在古代,文人墨客常借自然之景抒发情感,寄托理想,徐凝作为唐代的一位诗人,也不例外,他通过对新月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月亮的美丽和神秘,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氛围或情感倾向,如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于历史久远,具体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