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子綦初丧我,西来达摩尚求心。的解释

生辉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隐逸悟道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简

南郭子綦初丧我,西来达摩尚求心。

云深古寺钟声远,月照松风夜色沉。

万法皆空明自性,一尘不染悟禅林。

逍遥物外无拘束,自在飞腾入碧岑。

作者简介

李中简,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活跃于中晚唐时期,其作品多涉及禅理与隐逸思想,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意味,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知名,但在唐代诗坛上亦占有一席之地,尤其在对禅意诗的探索上,有其独到之处。

译文

南郭子綦初时忘却了自我,西来的达摩祖师仍在寻求心灵的解脱,深山中古寺的钟声悠远回荡,月光照耀下的松林夜风沉沉,世间万法皆为空幻,唯有自性光明清澈,心灵一尘不染方能领悟禅的真谛,逍遥于世俗之外,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飞向那碧绿的山巅。

释义

南郭子綦初丧我:引用《庄子·齐物论》中南郭子綦“丧我”的典故,意指忘却自我,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西来达摩尚求心:达摩祖师从西土而来,传授禅宗,强调心性修炼,此处指达摩仍在寻求更高层次的心灵解脱。

云深古寺钟声远: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钟声悠远的宁静画面,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禅意世界。

月照松风夜色沉:月光照耀下的松林,夜风习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万法皆空明自性:佛教观点,认为世间万物皆为空幻,唯有自性(即佛性)是真实存在的,通过修行可以明心见性。

一尘不染悟禅林:心灵纯净无染,方能领悟禅的真谛,进入禅的境地。

逍遥物外无拘束:超脱于世俗之外,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自在飞腾入碧岑:形象地描绘了心灵解脱后的自由状态,如同飞腾入碧绿的山巅一般。

赏析

这首诗通过引用典故和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深刻理解和追求,首联以南郭子綦和达摩祖师为例,展示了从忘却自我到寻求心灵解脱的过程;颔联通过描绘深山古寺、月光松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禅意氛围;颈联则直接阐述了佛教的“万法皆空”和“明自性”的哲理;尾联则以逍遥自在、飞腾入碧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心灵解脱和自由状态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哲理丰富,是一首典型的禅意诗。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李中简作为一位深受禅宗影响的诗人,其创作自然离不开对禅意的探索和表达,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历山水、参禅悟道的过程中,有感而发,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引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禅意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