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酒东荣挹江海,回樽落日劝湖山。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东荣醉吟

唐·白居易

举酒东荣挹江海,回樽落日劝湖山。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清风月下闲。

一醉三年都不醒,几回惆怅忆长安。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在东荣之地举起酒杯,仿佛能舀起江海之水;日落时分,我回转酒杯,劝慰着湖山共饮,林中苍苔覆盖,我饮着浊酒,享受着宁静;月光下,碧水清风,我悠然自得,这一醉仿佛过了三年都未曾醒来,多少次在惆怅中回忆起长安的往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东荣之地饮酒赏景的情景,他举杯对着江海,仿佛能将江海之水纳入杯中;日落时分,他又将酒杯转向湖山,仿佛在与它们共饮,在林中,他饮着浊酒,享受着宁静的氛围;在月光下,他感受着碧水清风的拂面,悠然自得,在这宁静与悠然之中,他也流露出对长安往事的惆怅与回忆。

赏析

这首诗以饮酒赏景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然,诗中“举酒东荣挹江海,回樽落日劝湖山”两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交融,富有浪漫色彩,而“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清风月下闲”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林中的宁静和月下的悠然,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最后两句“一醉三年都不醒,几回惆怅忆长安”则透露出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晚年时期,他逐渐对仕途失去了兴趣,转而寄情于山水之间,以饮酒赏景为乐,这首诗正是他晚年生活的一种写照,通过描绘饮酒赏景的情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悠然,以及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闲适”主题,即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