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期友
宋·赵师秀
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
几度欲来相就宿,一春已负看花时。
林间鸟语频惊梦,水上蛙声正乱思。
独倚阑干心绪乱,夕阳开尽柳阴西。
作者及朝代
赵师秀(1170年-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鬼才”,南宋文学家、诗人,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诗人,文学成就亦在“四灵”之首,其诗清丽晚唐风,构思精巧,锤炼字句,讲究对仗,多写山水田园,清隽可喜,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传世。
作者简介
赵师秀出身于仕宦家庭,早年曾随父宦游四方,后定居永嘉(今浙江温州),他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贫困潦倒,但始终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水田园的静谧之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译文
琼林中的花草仿佛还回响着昔日的言语,罨画般的溪山则预示着我们未来的相聚,多少次想要前来与你共度良宵,却遗憾地错过了一整个春天的赏花时节,林间的鸟鸣声频频惊扰了我的梦境,水上的蛙声更是扰乱了我的思绪,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心情烦乱不已,直到夕阳完全隐没在西边的柳荫之中。
释义
首联“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以琼林花草和罨画溪山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颔联“几度欲来相就宿,一春已负看花时”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友人相聚的遗憾,颈联“林间鸟语频惊梦,水上蛙声正乱思”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烦乱和不安,尾联“独倚阑干心绪乱,夕阳开尽柳阴西”则以夕阳和柳荫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无助、心情烦乱的形象。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首联以琼林花草和罨画溪山为喻,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颔联则通过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因未能与友人相聚而感到的遗憾和失落,颈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烦乱和不安,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尾联则以夕阳和柳荫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无助、心情烦乱的形象,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赵师秀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境,诗人更加珍视友情和美好的回忆,他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期待着未来的相聚,现实的无奈和困境却让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