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闻韦叟一经在,不见恬侯万石时。的释义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中访隐者

唐·刘长卿

寻得幽居远俗尘,乱峰深处一柴门。

松风谡谡吹长啸,林月娟娟照古琴。

空闻韦叟一经在,不见恬侯万石时。

独倚危栏看落照,数声啼鸟过前林。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后迁居洛阳,他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其诗作多写贬谪漂泊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风格含蓄深沉,语言清丽洗练,尤善描绘自然景物,刘长卿与韦应物并称“韦刘”,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我寻找到一处远离尘嚣的幽静居所,它在群峰环绕的深处,仅有一扇简陋的柴门,松林间风声阵阵,如同长啸,皎洁的月光透过树梢,照亮了正在弹奏古琴的隐士,只听说这里住着像韦编三绝的韦叟那样精通经学的隐士,却再也见不到像汉代万石君石奋那样子孙满堂、高官厚禄的盛况了,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望着夕阳缓缓落下,几声鸟鸣从前面的树林中传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山中隐士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隐士生活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超脱。“空闻韦叟一经在,不见恬侯万石时”两句,借用了古代隐士韦编三绝的典故和汉代万石君家族显赫的对比,暗示了隐士虽学识渊博却不为世所用的境遇,以及诗人对世俗功名富贵的淡泊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隐士生活画卷,前两句通过“幽居”、“乱峰”、“柴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氛围,中间两句以“松风”、“林月”、“长啸”、“古琴”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隐士生活的清幽雅致,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隐士学识的敬仰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被贬谪期间,刘长卿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至偏远之地,在贬谪期间,他深入民间,接触到了许多隐士和僧侣,对隐逸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首诗正是他在探访山中隐士时,有感而发,借以抒发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环境和精神世界,刘长卿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超脱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