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寺闲望
唐·白居易
门前江水去掀天,寺后清池碧玉环。
水影半涵杨柳树,山光遥映梵王家。
消除烦恼须佛力,增长菩提在岁华。
终拟归休三径处,将余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门前的江水浩荡东流,仿佛要掀起天际的波澜;寺庙的后面,清澈的池塘宛如碧玉环绕,池水倒映着杨柳树的影子,远处的山光与佛寺交相辉映,要想消除心中的烦恼,需要借助佛法的力量;要想增长智慧,就需要岁月的磨砺,我最终打算归隐田园,将心中的事情都托付给那自由飞翔的沙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寺周围的自然风光和佛寺的清幽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信仰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联以江水和清池为对,突出了江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颔联进一步描绘水影山光与佛寺的和谐相融;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信仰和对智慧增长的追求;尾联则点明了诗人的归隐之志。
赏析
这首诗以江寺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佛寺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信仰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对比、映衬等手法,使自然景色与佛寺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诗人也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江寺闲望时所作,当时,白居易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或人生低谷的时期,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和无奈,他选择了到江寺闲望,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在江寺,他看到了浩荡的江水和清幽的佛寺环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佛法的力量,从而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想法,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