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家不隔同年面,得路方知异日心。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五

唐·白居易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

岂无远道思,亲故或非人。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春雷起蛰蛇,秋水激潜鳞。

欲识平生志,踟蹰夜向晨。

通家不隔同年面,得路方知异日心。

乍向风中看落花,还思水上弄长竿。

西楼望月几回圆,东阁听琴空再弦。

惆怅灞陵春欲暮,年年柳色为君攀。

作者及朝代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

作者简介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节选)

两家往来亲密无间,不因为岁月流转而疏远;

等到踏上仕途,才深知往日友人的真心。

释义

“通家不隔同年面”意指两家世代交好,即使岁月流转,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疏远或陌生;“得路方知异日心”则表达了只有在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特别是踏上仕途之后,才能深刻体会到往日友人的真心与情谊。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赠别友人的作品,通家不隔同年面,得路方知异日心”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对比“通家”与“同年面”的亲密无间,以及“得路”后方能体会的“异日心”,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真挚,这两句诗也寓意着人生的复杂与多变,只有在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彼此。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送别友人元十八协律时所作,元十八协律是白居易的好友,两人情谊深厚,在分别之际,白居易写下了这组赠别诗,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通家不隔同年面,得路方知异日心”两句,正是诗人在回顾与友人交往的历程中,对友情的深刻感悟与珍视。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悟,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洞察力与人生智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