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涛行
唐·罗隐
南行千里成何事,一听秋涛万鼓音。
海色半空开蜃气,潮声初到撼人心。
天边鸟宿无行迹,水上云飞有影阴。
欲问人间兴废事,只今惟有故时林。
作者简介
罗隐,唐代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讽刺辛辣,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多有揭露和批判,同时他的诗作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译文
向南行走千里究竟能成就什么事业呢?一听那秋日的海浪声,就如同万鼓齐鸣般震撼人心,海面上半空中仿佛有蜃气蒸腾,潮水初来时那巨大的声响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天边飞鸟栖息却不见其行迹,水面上云朵飘飞投下淡淡的阴影,想要询问人世间兴衰更替的事情,如今只剩下那些古老的树林在诉说着过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海边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和世间兴废的深刻思考,首句“南行千里成何事”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迷茫和反思;次句“一听秋涛万鼓音”则以秋涛的壮阔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激荡和震撼,后四句则通过描绘海色、潮声、飞鸟、云飞等自然景象,以及询问人间兴废事的感慨,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海边的壮阔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独特见解,首句设问,既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迷茫和反思;次句则以秋涛的壮阔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激荡和震撼,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后四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询问人间兴废事,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考,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考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罗隐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多次科举不第的挫折,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诗人深感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因此他通过描绘秋日海边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