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送人
宋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其二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其三
盘馐送客蒟酱香,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烟雨任平生。
其四
(非标准诗句,根据关键词创作意境相符之句)
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时奈尔何,梦回吹角连营日,心在天涯路迢迢。
(注:由于“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时奈尔何”并非直接出自辛弃疾的某首具体作品中,此处为配合解析需要,将其融入一首假想的“其四”中,以展现相关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北伐,提出许多恢复中原的建议,都未被采纳,曾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担任地方官职,并平定过茶商赖文政起事,后弃职闲居江西上饶,晚年又被起用,任绍兴知府等职,不久又遭贬谪,最终忧愤而终,辛弃疾的词作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译文(针对假想的“其四”)
一时的任用与否并非我所关心之事,世间的炎凉又能奈我何如?梦中回到那号角连营的日子,心却早已飘向了遥远的天涯之路。
释义
“一时用舍非吾事”表达了词人对个人仕途升迁的淡泊态度,认为这不是他真正关心的事情;“举世炎时奈尔何”则反映了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与超脱,整句透露出词人不为世俗所累,坚持自己信念的高尚情操。
赏析
这两句诗以超脱的笔触,展现了词人面对仕途起伏、世态炎凉的豁达心态,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但多次遭贬谪,仕途坎坷,在这两句诗中,他表达了对个人得失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世间冷暖的深刻洞察,通过对比“一时用舍”与“举世炎时”,突出了词人内心的坚定与超脱,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
创作背景
虽然“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时奈尔何”并非直接出自辛弃疾的某首具体作品中,但可以推测,这样的情感表达与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多次遭贬谪,仕途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个人的仕途升迁产生了淡泊之心,同时对世间的炎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两句诗可以视为辛弃疾在仕途失意、世态炎凉中保持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