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缨俘献埋轮使,未问豺狼问此翁。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1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疲兵篇》,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疲兵篇

唐 刘长卿

疲兵抵死地,临战身先重。

白刃交两军,玄黄走群龙。

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制胜术,只在多杀伤。

一夜驱飞将,平明出左戍。

荒村空落日,古塞转黄云。

左袒尽成阵,金疮犹负戈。

誓捐身报国,直取斩楼兰。

岂意事乖捷,蹉跎岁月阑。

尘沙迷北塞,风雨暗南天。

汉水东流去,征帆西向远。

长缨俘献埋轮使,未问豺狼问此翁。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谪,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作多抒发政治失意之感,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描绘,风格含蓄深沉,语言凝练自然,是唐代五言诗的杰出代表之一。

译文

疲惫的士兵们身处绝境,临战之时身体显得格外沉重,两军交战,白刃相接,如同群龙在战场上翻腾,血战之后,天地仿佛都被染成了红色,日月也被浓厚的硝烟遮蔽,将军们追求胜利的策略,似乎只在于多杀伤敌人,一夜之间,飞将军被派遣出征,天明时分已抵达左戍之地,荒凉的村庄只剩下落日的余晖,古老的边塞则被黄云笼罩,士兵们左臂裸露,组成战阵,即使身负重伤,仍然坚持持戈而战,他们发誓要捐躯报国,誓要斩下楼兰敌首,谁料想事情并不顺利,岁月就这样被蹉跎,北塞被沙尘迷漫,南天被风雨遮蔽,汉水向东流去,征帆却向西远航,那些用长缨俘获敌人的埋轮使们,不去追问豺狼般的敌人,反而来质问这位年迈的老兵。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疲惫的士兵们在战场上的英勇与无奈,以及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反映了唐代边塞战争的残酷与士兵们的艰辛生活,诗中“长缨俘献埋轮使,未问豺狼问此翁”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知责难士兵、不问敌情的朝廷官员的愤慨与讽刺。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将士兵们的英勇与无奈、忠诚与牺牲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对那些只知责难士兵、不问敌情的朝廷官员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边疆战事频繁,士兵们的生活十分艰辛,刘长卿作为一位有良知的诗人,他深感士兵们的苦难与无奈,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愤慨,通过这首诗,他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士兵们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对那些只知责难士兵、不问敌情的朝廷官员进行警示与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